艺术传媒学院青年志愿者慰问走访抗美援越老兵系列活动

发稿:王传祉 审核:王传祉 发布日期:2013-11-26
 

近期,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组织志愿者分批慰问走访抗美援越老战士。

 1027下午,艺术传媒学院志愿者服务队在心连心爱心协会胡才虎会长和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党书记黄巍带领下来到弋江区环球小区、月河小区,慰问了顾真美、刘玉等老兵,关切地询问老人的现状和身体情况,用心去倾听老人当年的戎马生涯。

 19668月,顾真美老人与众多热血男儿一样背景离乡,保卫家园,官兵们决心抛尸异域他乡,豪迈地奔赴前线,面对死亡,无怨无悔,此情此境,可歌可泣。古来争战几人回?援越抗美,均为抗击强敌,最持久的战争搏弈。因而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新一代最可爱的人。脱下戎装回地方,参加生产建设。国家在困难时期他们又能挺身而出。

 1967年上半年顾老奔赴抗美援越战争前线。据顾老的回忆他参加此战时长约为一年左右,当时主要负责高空炮,天气好的话每天至少要打四五场战,如果下雨就会暂时的停止,直到战争结束官方公布了他们共打下敌人飞机有200多架。

图为10月27日走访的抗美援越老兵顾真美和刘玉。

 

      113下午,在芜湖心连心爱心协会会员,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黄巍的带领下学院数名志愿者一同慰问走访了张玉春老战士。在慰问走访时,志愿者们更进一步的了解老战士们在越南抗美援越战争中的真实历史故事,还有老战士们在返乡前后的生活情况。老战士虽然年岁已高,但身体很硬朗,依然精神抖擞。

1966年元月,张老奔赴越南,首次作战在河内机场,作为防空炮兵参与军事行动,在越南因作战作风和战场的成绩好,原定打八个月仗就回国,后又待了两个月,于196610月底回原部队,在越10个月,从部队简报得知,共打下敌机48架,都是有编号的飞机,在张老的记忆中最激烈的一场战役是1966418,那次战役是时间最长,轰炸最多的一次,记忆非常深刻。回国后随部队在广西平阳一带集训。1970年复员到巢湖无为,后又到芜湖,调到芜湖钢铁厂就职。

 

     图为11月3日走访的抗美援越老兵张玉春

      119下午,芜湖职业技术学院艺术传媒学院志愿者团队在心连心爱心协会的引导下来到利民路一村和三村,分别走访慰问了抗美援越老战士杨兆发和刘吉义。本次走访慰问是学生们首次自己独立完成所有工作的计划和安排,并且完成的非常出色。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让青年大学生更切身的体会到关爱社会,关爱老兵的意义,更为接下来我们学生独自走访慰问抗美援越老兵的工作积累了经验。

杨兆发老战士在1965年赴越南战场,首次作战地点在滇缅府,作为军备修理兵参与军事行动,据杨老回忆当时最激烈最大的一次战役在1966年的某一天。1966年杨老负过两次伤一次是左眼有残留物,另一次是右手大拇指内有铁片,都是因为美方的空炮爆炸导致的。受伤后就在所在的部队卫生所进行了简单的治疗。

刘吉义老战士在1966年赴越南,首次作战时间是1966113,地点在外锁,作为防空炮兵参与军事行动,据刘老的回忆当时的团长叫杨月亭,连长叫郑林,较为熟悉的战友叫季必寿,作战一般主要都在外锁一带,在外锁一带经历了无数次战役。

     刘老于1967年回国,复员到安徽巢湖,分配到烟厂工作,此后又被调到芜湖烟厂工作。刘老目前身体状况不是太好,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

   图为11月9日走访的抗美援越老兵杨兆发和刘吉义

 

    通过走访慰问抗战老战士,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在战争年代的心情和生活状态,志愿者们都一一详细的记录下来。大家深切感受到我们任何时刻都不能忘记那些曾经抛头卢撒热血的抗战老战士们,没有他们曾经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119,我院数名志愿者参加了“芜湖市心连心爱心协会”在柏庄·春暖花开社区举办的道德讲堂活动,在此活动中我院学生代表俞进进还上台讲出了自己的感受和体会。随后芜湖市心连心爱心协会胡才虎会长上台发表了讲话在讲话过程中谈到了我们青年志愿者在走访慰问老兵的时候其实也是一种传统美德和当代大学生道德的培养和熏陶,还有总结我们之前慰问走访抗美援越老兵的历程。并且积极引导我们如何去关爱社会,关爱老兵。

 

图为119我院志愿者参加“芜湖市心连心爱心协会”道德讲堂

 

        青年志愿者走访慰问抗战老兵不仅是践行和弘扬雷锋精神,更是一种自我道德的熏陶。为了更好的推动志愿者活动的常态化,多样化,学院组建了一支富有责任心的志愿者服务队,并与心连心爱心协会一起走访慰问抗美援越老战士,定期登门为老人服务,积极探索和研究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德育功能及长效机制,力争把学院志愿者的队伍壮大起来,使这项工作可持续发展。 (俞进进/供稿 商建国/修改)